诗经·国风·唐风·椒聊-九游app官网下载

诗经·国风·唐风·椒聊

原文:

椒聊之实,蕃衍盈升。彼其之子,硕大无朋。椒聊且,远条且。

椒聊之实,蕃衍盈匊。彼其之子,硕大且笃。椒聊且,远条且。

注释:

赞美女子身高体壮,能多生孩子。

1、椒:花椒。古人用椒比喻妇人多子女。聊:助词。一说“聚”。《毛传》:“椒聊,椒也。”

2、蕃衍:即繁衍。《集传》:“椒之蕃盛,则采之盈升矣。”

3、硕:《郑笺》:“硕,谓状貌佼好也。”

4、朋:比。

5、远条:长枝条。《毛传》:“条,长也。” 《郑笺》:“椒之气日益远长。”

6、且(居jū):语气词。

7、匊(居jū):两手合捧。《毛传》:“两手曰匊。”

8、笃:忠厚诚实。《毛传》:“笃,厚也。”

译文:

花椒子一串串,繁多采满一升。他那个人儿呀,高大与众不同。一串串花椒呀,香气远远飘动。

花椒子一串串,繁多采满一捧。他那个人儿呀,体态粗壮厚重。一串串花椒呀,香气远远飘动。

屋后的山梁上长满了花椒树,春天抽出嫩绿的芽,开满白白的花,像是雾绕在绿树间;到炎夏时满枝的花椒子,红红的,好像是红云罩在绿树上。

夏月儿打小就喜欢花椒树散发出的那股子清香气,清清的、香香的、麻麻的,可她只是在远处望着,从不走近花椒树去,树上面有剌呢,很小的时候,去摘垂低的叶子时,不小心让剌扎了小手,痛痛的、痒痒的,还起了个大包,弄得她哭了半天,从那以后,就离花椒远远的了。

可花椒树散发出的那股子气却着实让她欢喜,妈妈在一年四季的饭菜中,常爱放许多的花椒,新叶出来时,汤里面总有几片绿叶子,青椒刚成时,从小河里的捞起的小鱼虾常伴着青花椒成了月儿的下饭菜,红花椒摘下后,各种炒菜中就更不可少了,虽说是麻了一点,可月儿就是喜欢那种麻味呢,常是菜吃完了,把剩下的花椒子,一粒一粒的拈入口中,麻麻的,很舒服的样。

黑亮亮的花椒子,常是过年时蒸制的各种花馍馍中,小动物们的眼睛了,黑黑的、亮亮的嵌在上面,小动物们便如活了一样。

夏月儿喜欢花椒,她的妈妈很高兴的,常笑着说:“喜欢花椒好,性子像花椒,又香又麻结子多,今后福气多,子孙长。呵呵呵呵。”小时这样说,夏月儿也跟着笑着更喜欢花椒了,可后来听这话时,脸就红了,再后来再听这话时,人就跑一边去了,屋里院里的人,看见夏月儿低头跑了后,常常是仰着头开口哈哈大笑起来。

就在夏月儿知道低头跑开的那一年春上,山梁上多了一位牧马的少年,从花椒树发芽,山上的草转青时,他就在后山梁上牧马了,有人说他是兵营里的小兵,也有人说他是王室里的.公子,犯了错,被罚放马,谁也不知道真假,只知道他高高大大,白白净净,面似朗玉,眼若寒星,那寒星却照在了夏月儿的身上。

隔着椒树说上了话,山上山下对上了歌,摧得花椒树开白花,促得椒树结青实,那青实转红了、咧嘴了、炸腰了,已长得高高挑挑的夏月儿,拿着升子揣着剪刀,一扭一扭的摘花椒了,那少年早就走到了近旁前,两人早就成熟人了,夏月儿采花椒,那少年压枝条,红红的花椒盈满手,盛满升,黑黑的花椒子吓得急急的朝出跳,滴溜溜的滚得满山遍野都是了。夏月儿一边采椒,一边朝着那少年轻轻的呤唱道:

椒聊之实,蕃衍盈升。彼其之子,硕大无朋。椒聊且,远条且。

椒聊之实,蕃衍盈匊。彼其之子,硕大且笃。椒聊且,远条且。

鉴赏:

此诗为《诗经·唐风》第四篇,诗中所表达的意思,历来说法不一。《毛诗序》和三家诗都以为是讽谏晋昭公,赞美曲沃桓叔势力盛大子孙众多的诗作;汉人应劭、第五伦则以为是赞美后妃多子的诗作。宋人朱熹以为“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”(《诗序辨说》),后人多怀疑而不信序说。今人解说此诗,因史料缺乏,诗的本事难以确考,都是更加宽泛地加以理解,不明言具体所指,有的以为是赞美男子的诗(高亨《诗经今注》、陈子展《诗经直解》);有的以为“欣妇人之宜子也”,是赞扬妇人硕大丰腴,健康而多子的诗(闻一多《风诗类钞》、程俊英《诗经注析》)。产生这些说法的原因,主要是此诗没有任何有力的内证说明其本义,更无有关史料可以按验,因此说诗者仁智互见。然而,比较而言,高、陈等人的意见应当更为切合诗旨。因为《诗经》所产生的时代,属于父系社会,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权威,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,称赞子孙众多,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。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,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,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。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,通观全篇,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,况且“硕大无朋”、“硕大且笃”,不是描绘妇女的。如果与《王风·硕人》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,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。

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,抒写景物之美。粗大虬曲的花椒树,枝叶繁茂,碧绿的枝头,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,阵阵清香,随风飘动,长势喜人,丰收在望,采摘下来,足有满满的一升。接着,以此为铺垫,以椒喻人,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,人丁兴旺,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。比喻新奇、妥贴,增强了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后两句又回到了对花椒的抒写上,但因有了中间比喻部分的过渡,已不同于前两句的单纯起兴,而是比兴合一,人椒互化,前后呼应,对人物的赞美进一步深化,含蕴隽永,有余音袅袅之感。而语尾助词“且”的连用,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抒发,企慕之意,可谓一往情深。

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,只是调换了两个字,这种复沓的修辞手法,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覆吟诵,可以收到一唱三叹、情意深致的艺术效果。此诗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,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,比是“以彼物比此物也”,兴是“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”(朱熹《诗集传》)。比兴的运用,不但使诗的开篇较为自然,没有突兀感;而且以人所共知的美好事物喻人,较含蓄通俗地表现出被赞美主体的品性内涵,易于为人理解、认同。这在《诗经》中运用得极为广泛,“善鸟香草以配忠贞”(王逸《楚辞章》),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所普遍接受。

【诗经·国风·唐风·椒聊】相关文章:

1.

2.

3.

4.

5.

6.诗经·国风·唐风·山有枢

7.

8.


缓存时间: 2024-02-12
网站地图